這是我見過很典型的「衝突拉扯式家庭」。
媽媽口中常常說著﹕「乜你咁煩架」、「唔好周圍走啦」、「你再係咁我唔帶你出街」等等……
而孩子通常扮作聽不到,繼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。直到,媽媽怒火中燒……
這樣的關係,彼此也累。
我嘗試走近他們,帶著微笑。然後,看著那小男孩,輕輕地說﹕「我可以觸摸你一下嗎?」,一邊說,我的手已經輕輕放到他的肩膀。我等待的,不是他的言語回答,而是他的身體反應。他有沒有退或縮、有沒有把身子轉向另一方向(拒絕),還是靜止不動,抑或點頭示好。
他的確也沒有說話,而是含蓄地微微點頭,我看著這個點頭。向他,笑了。
於是,我的雙手輕柔且直接地放在他的額頭上,不帶任何攻擊和惡意。
這類孩子,有一個普遍特性,額頭偏熱(可參考我另一文章)。若要嘗試安穩他們的身體,額頭會是入門路徑之一。但手法上,必須穩定、輕柔、安全。
觸感裡,體溫的傳遞,有著千言萬語。
我問他﹕「身體裡,是否有很多火火?」
他沒有說話,這是很常見的情況。不要強迫他一定要開口說,語言不是唯一的溝通方法,特別是跟孩子的溝通和相處。
我耐心地等他,大約2-3秒後,他微微點頭。如果我們晃神或不專注,很有可能會錯過這個微小但很重要的點頭。他是在表達和示意﹕「是啊﹗身體裡有很多火火啊﹗」
然後,我告訴他﹕「來,我們深呼吸,將火火噴出來﹗」
每一次的觸碰,都是一次嘗試,孩子願不願意(不是合作不合作的層次喇…拜託),我也說不準。心大手細的我,不預期、不假設、不強迫,作出了邀請後,任由他順著當下自然發展,呼或不呼,都是一種選擇,一份深深的尊重。
話音剛落,他就鼓起心口,把很多很多的空氣帶進身體。然後,深深地呼氣。這看似平凡不過的動作,其實很珍貴。要多麼的信任和安全,他才能如此把身體的火火,透徹平緩地「噴出來」。當他深呼吸3遍之後,我溫柔地把小男孩的雙手,放在他自己的心口位置,邀請他再做一次深呼吸。看著他深呼吸,是當下最美麗的事。
當他呼出身體裡積壓著的怒火後,我問他﹕「你想不想抱抱媽媽?」
他開口說﹕「想。」
無論彼此的關係多拉扯,心裡渴望的愛,其實從未遠去。我回頭望著媽媽說﹕「妳想抱抱他嗎?」這次,卻是媽媽不開口,用點頭來表達。他們生硬地抱抱起來。
口裡說著的煩厭,都在這瞬間融化掉。
一個擁抱,「不能解決」他們在親子路上的拉扯。可是,一個由心而發的擁抱,卻讓彼此拉近一點。正如蔣勳所說,體貼不就是身體的貼近嗎?
有了體貼,就有了新的可能。
Commenti